园林城市创建专题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园林城市创建专题
河北省第二届园博会-衡水园
作者:杨玉想  来源:http://www.hengshuiyuanlin.com  发表时间:7/19/2018  浏览:次  推广此文章


衡水展园位于秦皇岛园博园的地市四面环水呈岛屿状,西北侧毗邻邯郸展园,紧贴东侧“雄安印象”湿地景观区水面,由多条三级道路接入岛屿,衡水溯源至周,成于儒士,得名于褉礼儒家文化成为衡水重要的城市名片,汉代大儒董仲舒,唐代大儒孔颖达都是衡水人,而当代衡水更是国内著名的儒学研究高地,故衡水园取名儒乡园”。

衡水园以古建、山水、叠石成景,用三条文化线索以及求学的不同境界,将展园分为寒门习礼,书院致知,归田园居三个区域。园内三进院落以古建,山石,松竹为主,融合书山学海的理念,以自然山水园为载体,体现儒家文化主题。

园内古建筑形式汲取冀东南古典民居元素,园林风格元素来源于北方私家庭院形式,在保留古典民居风韵的同时,又增添了衡水独特的人文气息。园内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园中设有三处滨水控制点,可远眺湖面,整个园内都可眺望远处的栖云山,山水园林,以为借景。

首先来到的是寒门习礼区缘起儒家少年寒窗求学,习艺明礼的典故。是以青竹为背景,展现学子求学场景的区域。包括垂花门主入口、寒门习礼广场和竹间小径。

垂花门(主入口楹联,入口地雕,乐山亭,院墙漏窗)

入口以白色花瓦围墙及书院木质垂花门为主景,垂花门上书匾额“儒乡园”,书法遒劲端庄,楹联内容为:“水绕城池无双地,道德教化第一区上联指的是衡水独一无二的水文地理特征,下联更是将衡水做为国内知名的儒学研究高地的特质体现的淋漓尽致。素墙灰瓦垂花门为入口建筑,过桥即入,景观醒目,以风骨青竹为基底,点以假山置石,配合地形构筑,形成曲折有趣的体验空间。区域主体建筑在东侧,西侧以地形山体强调园区边界,其上种植竹林,有石板小道穿行其间。道路末尾设亭一座,名曰:“乐山亭”,取儒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可远眺外湖水面,豁然开朗。衡水基础教育全国闻名,园内楹联是奇文妙墨,微言大义,可以常读常新,给人以“温故而知新”的意外之喜

寒门儒训(入口太湖石花台)

入垂花门后,山石花台映入眼中,花台取庭院中苔痕阶绿,丝竹有声之故,正对主入口建筑,形成入口对景,也是整个园区景观序列的开始。其中点景太湖石高大奇伟,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由于太湖石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所崇拜。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

入垂花门后左手边院墙

进入垂花门转,为漏窗景墙。景墙上的五处景窗绘制形图案,上书儒家五字格言“仁义礼智信”。园中内外景观由景窗相互渗透借景。其名为静室窥园”,董仲舒三年寒窗求学不窥庭园的典故,以素墙、透窗形成儒家五德文化的展示空间

礼正儒容厅

沿围墙进入下沉式院落内有一正厅,名为“礼正儒容,礼正儒容取儒礼中正容和之意,厅门口楹联一对,曰:世事礼让三分阔心田多留一点远”上联的“世事”是指社会交往中的人情世故。古人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处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意在告诫人们遇事礼让三分,这样就会游刃有余显得天宽地阔。下联的“心田”,系佛教语,即内心世界。意在教育子孙后代做人要胸怀宽广,心存善德。建筑为朴素的三开间硬山顶,厅内设屏风,绘制有衡水著名汉代大儒董仲舒讲学图。建筑前广场上放置黑色石板,石板雕刻有衡水法帖字帖内容,意在体会书院求学的趣味。

 六艺鱼缸

过礼正儒容右行,穿行在溪流半岛之间。点缀有六个外绘儒家六艺内容的造型鱼缸,表面六艺图案由衡水当地画师手工绘制,绘画主题为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寻找鱼缸的过程,如同在求学探索六艺的过程。鱼缸中养殖衡水三绝中的宫廷金鱼。该区域点缀山石、配置松、竹、是一处幽静景观展示区域,以植物文化体现文人气节。在竹影婆娑之间,人物雕塑“祓禊 (读fu二声xi四声)”映在其中,所谓祓,是指拨除病气,使之清洁,禊是指清洁身体,两汉时期极为隆重的活动。雕塑中两个少女手拿柳枝,姿态婀娜,正在为游人举行一场拔出不祥、祈求致福的仪式。

禊手榭

过学海寻艺园,到达外湖水边石滩,石滩上设水榭一座。其内中置一静水石台,其上铭刻衡滨褉礼图样。衡滨禊礼缘起横漳之滨的盛大——“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是衡水市得名起源。其有楹联为:“竹雨松风悟琴韵清风明月听书声”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听琴的闲适之意,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历代文人所追求的无边风光雅事 

知水亭

由水榭向西,沿内湖岸边进入知水亭中。亭名因水而得,又应儒家知水乐山之意。该亭位于堤上,两侧观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四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知天地莫如知己水声色难抵水云”借对大自然的体悟和热爱,表达生命的活力,颇有“万物静观皆自得”的韵致。而“湖城春色早水域秋日迟”一联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还巧妙地点出了衡水当地春秋季的景色变换。

两面河岸垂柳茂盛无间,四周芙蓉偎依簇拥,于此间见雕塑一组,名为“修禊”,取自文人之间水边宴饮赋诗的风雅活动。雕塑中五位男子围绕于水边读书、饮酒、作诗、取酒,回首。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便由此人饮酒赋诗。

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知水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知水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书卷折墙

经溪流半岛过安济桥后,便见白墙粉黛的围墙。围墙取传统折页画卷的形式,展示了衡水儒文化的四个发展历程。模仿拓印的形式,将原始儒家、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学的代表性作品镶嵌在素墙灰瓦之中。水边的一组雕塑名为“畔浴”,源起于古代的上巳节,上巳节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女儿节,三月三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组雕塑表现三个少女水边嬉戏,沐浴,弹奏,唱歌的情形。

明礼山堂

转过围墙进入正堂,明礼山堂一楼所挂匾额为正谊明道”,源自汉代大儒董仲舒以礼义匡正易王的典故,正厅门口楹联“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急其功”两句,为“合掌”句式,道、义对举,功利并提,道与义,功与利,二而一也。两句分开来说,可译为:“端正义理,不妄图眼前利益;讲究道德,不盘算非分功业。”两句合起来看,则是儒家政治伦理的“义利之辨”。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儒家学者被世人尊奉为“董子”,又称“二圣”。衡水景县枣强一带正是董仲舒的故里,如今的大董故庄村有始建于唐朝的董子祠遗址,宋、元、明、清等各朝代名士曾在董子祠留有诗作。

穿过敞厅,进入后院。归田园居为园区游赏线终点,取义归田合道的儒家思想。利用草堂、柴扉、结合微地形及种植,形成田园归隐的环境氛围。

临西草堂

芦苇地是衡水湖区域的独特景观。后院取衡水湖湿地苇地一隅,以芦苇、杂花等富有农家情趣地被,点缀柳树、元宝枫,营造田园氛围。苇地旁放置雕塑两组,名为“郊外游春”,汉朝时,三月上巳的风俗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这天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快乐游春。另外此处边界均开放,园中的芦苇地与外围的湿地岛屿连城一片,景色内外借景交融,连绵不尽。加强了视觉效果。碎拼路旁有芦苇草屋一间,名为临西草堂,屋边摆放农具古井辘轳等环境小品,增强场景趣味性,也为游客增加体验性和互动性。

    柴扉

穿过后院芦苇地,有篱笆与柴扉,柴扉挂匾额“月到风来”,寓意似有一缕清风映明月,久在樊笼返自然之意画龙点睛,回味无穷。此处为园区次出入口,芦苇地也是展园与总规湿地景观区的过渡与衔接之处。归田柴扉作为整个展区游线的末端,结合稻田中渠化水系形成的末端水潭做为整个园区的出口,也是对儒家天人交感、归田合道思想的呼应总结。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10-2020 衡水市园林中心. 访问量:10654575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红旗大街618号  电话:0318-2122853   技术支持:起航网络
冀ICP备110116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