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湖城
近年来,通过国家大力开展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建设,非常及时,具有深远意义,对加快衡水发展也具有根本性意义。我市已于去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8%、绿地率达到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9平方米,初步搭建了主城区的园林绿化框架和城市绿化基础。衡水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要保持这样一个加快发展的势头,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使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充分显示出园林的崭新魅力,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发展之路。
首先,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其次,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由于经济效益的诱导效应,提高了投资主体的“绿化觉悟”,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第三,加强环境建设,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需要,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包含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特别是对我市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来讲,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更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任务。
衡水目前正倾力打造“天蓝水净、地绿湖清、环境安全”的生态环境。相信不远的将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战略,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目标一定会实现。